購物中心越大越好嗎?答案很明顯。
如今已不再那個把商家填滿,就能吸引消費者的時代,有時候另辟蹊徑做小體量商業(yè),也可以很精彩。因為面積不大,反而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做“精”做“美”上。
今天,寶地設計的小編就為大家盤點散落在全球的“小而美”購物中心,看看他們有啥變“美”訣竅,來適應消費者的多變口味。
日本枚方T-site
變美訣竅:商場雖小,業(yè)態(tài)卻很齊全
要說精致與美,日本這個國家不得不提。他們擅長于把事物精致化,枚方T-site購物中心就是一個例子。
今年5月16日,枚方T-site在日本大阪枚方市車站的近鐵百貨店遺址正式開業(yè)。這個面積只有1.75萬㎡的購物中心,毫不夸張的說,已成為人們每天都想去的商業(yè)體。
盡管枚方T-site體量不大,但它在外觀上已足夠打動消費者:大面積全透明玻璃和白色墻體,確保室內每一個空間都能自然采光,整體充滿現代設計感。
它的開發(fā)商TSUTAYA集團認為,零售不是簡單將商品塞在一個空間里,而是要設定生活情境,讓各種業(yè)態(tài)都能進行很好劃分,與顧客達成良性互動。
因此在這個小小空間里,匯集了小而美的美食店、書店,為了增強顧客體驗,還引進超市、親子休閑玩樂區(qū)。
負一層是FOOD MARKET生鮮超市,還有生活小物集合區(qū)、每日生活集市等,生鮮直供,為市民提供新鮮品質生活。
1F簡直是吃貨天堂,知名的餐飲品牌都在這里匯集。有星巴克、京都人氣抹茶店“錦一葉かふぇ”、東京吃冰圣地“PALETAS”、面包店等。此外,這一層還提供8000余冊料理圖書。
2F是音樂和影音區(qū),這一層擁有全世界所有最新發(fā)行的電影DVD,甚至市面上難以尋找的電影都可以在此租借或者購買。同時還有Apple銷售點和修理店。
3F以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為主,書店打造小資文藝情調。從店面裝修到內部商品書籍的陳列都非常注重精致場景化的營造。除了書籍、還有各式各樣的文具商品。
4F是生活與美容主題,包括了交野カバン服飾店、hair S.COEUR × Cu 美發(fā)店、枚方本土品牌向井化妝品店,家居雜貨店等。
5F也設置了9米高的超大型書架,室內兒童娛樂設施讓攜帶小孩的家庭有一個輕松自在的親子互動空間。
6、7F設有兩家銀行和ATM,方便顧客。8F則是高級食肆,包括臺灣小籠包“京鼎樓”、豆腐料理日式專門店“梅之花”以及意大利料理“MEAL TOGETHER ROOF TERRACE”三家店,更有戶外花園雅座可以吃飯休息欣賞景觀。
新加坡Iluma
變美訣竅:討好年輕人,60%用來建娛樂場所
在小而美購物中心中,新加坡的Iluma堪稱經典案例了。它的商業(yè)面積僅為2.6萬㎡,卻很好滿足了當地居民以及旅游消費者:其中60%的娛樂場所面積,充分體現了其“城市娛樂中心”的主題定位。
Iluma坐落于新加坡著名白沙浮街區(qū)(Bugis Street),這是一條以藝術、教育、娛樂為主要職能的街區(qū)。因此Iluma在外觀設計上,也頗具藝術范兒。
其外觀設計成水晶媒體墻體面,里面裝置有節(jié)能燈泡,白天看起來閃閃發(fā)亮,到了晚上開燈,就色彩斑斕;商場內部設計則較為活潑,各種業(yè)態(tài)交叉卻不顯雜亂。深色調的店鋪,搭配乳白色的墻面,非但不突兀,反而在一深一淺中更顯融合。
Iluma擁有120多間店鋪,是一個集娛樂和零售于一體的購物中心,主要客群定位是20-30歲的年輕人。因此,這座小型Mall花了60%面積用作體驗場所:包括電影院、舞廳等。
不同于其他典型購物中心,Iluma沒有超市,但卻足以滿足該區(qū)旅游消費者和家庭消費者的基本日常。它的業(yè)態(tài)規(guī)劃是這樣滴:
◆ 該項目的娛樂業(yè)態(tài)占比5-7%
◆ 餐飲業(yè)態(tài)占比36-49%
◆ 娛樂和餐飲形成的體a驗性業(yè)態(tài)占比高于50%
◆ 此外,生活家居/服務業(yè)態(tài)占比17-23%
◆ 時尚業(yè)態(tài)占比16-21%
這種業(yè)態(tài)的配比,打破了傳統(tǒng)"一站式購物"的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商業(yè)模式——城市生活休閑中心。
成都凱丹廣場
變美訣竅:不是”獨家“,我們不招
在咱們中國,其實也有小而美購物中心的代表作。
在中國新興的購物之都成都,凱丹廣場以5萬㎡的經營面積,在沒有傳統(tǒng)超市、百貨業(yè)態(tài)的支撐下,凝聚零售、餐飲和娛樂三大功能,成為成都時尚潮流地標和購物休閑的絕對好去處。
開業(yè)這些年,成都凱丹廣場一直緊緊圍繞“年輕時尚”的不變定位,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商戶調整,不斷創(chuàng)新,這是它最為人稱道的經營模式。
同時,它對品牌招商的要求也近乎”苛刻“,每家店鋪都是經過嚴格審核與考察,對品牌還有”獨家“的要求。但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凱丹廣場開業(yè)6年,仍保持新鮮活力,和與周邊巨無霸商業(yè)抗衡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2010年11月,剛開業(yè)的凱丹廣場,就為成都帶來首家快時尚品牌H&M、全球化妝品零售權威品牌SEPHORA,此外,還一口氣吸納進西班牙INDITEX集團的四姐妹:ZARA、PULL&BEAR、Bershka、Stadivarius。
在僅有的200多間店鋪中,時尚品牌就達近百個。
當然,購物中心不是把商家填滿就能一勞永逸。在滿鋪經營的前提下,凱丹廣場也經過多次品牌調整和升級,先后引進了更多年輕的國際時尚品牌,包括Charles&Keith、CK Jeans、CK Underwear、Innisfree、initial、CHOCOLATE、Folli Follie等等。
除了對時尚品牌的孜孜追求外,在餐飲方面,凱丹廣場也堅持獨家,以保證品牌的稀缺性。目前其餐飲比例達27%,引進的品牌包括水貨、57°湘、泰香米等,都是成都的首批店。
歐洲拱廊購物中心
變美訣竅:不光時尚,它還是顏值派的代表
顧名思義,拱廊購物中心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那條30米高、160米長的拱廊步行街了。從阿爾斯特內湖走過來,無不被其造型所吸引。
整座購物中心由21個拱廊組成,拱廊間距為8.1米,拱廊的頂部全部是玻璃,具有很好的采光作用。中庭寬敞位置它也絲毫不浪費,常用來舉辦各種活動和展覽。
建筑外立面,采用明亮的天然石材和傾斜或拋物線形的玻璃大窗,在與周邊建筑協(xié)調統(tǒng)一的同時,也體現出現代風格。
這座購物中心位于德國漢堡市中心,是一個由舊城改造而成的項目,周邊都是老建筑,使其身在其中,就格外耀眼。
商場面積3萬㎡,共5個樓層,分布了約120間店鋪,主力店包括:Wormland(服飾)、Benetton(服飾)、Se7enOceans Sushi Bar(餐館)、Yin&Yang Restaurant and Bar(餐館酒吧)、Budnikowshy(護膚/香水)、Thalia Buchhandelung(書店)。次主力店有REWE(食品超市)、H&M和Kult(快時尚)。
沒錯,同樣面積不大,但業(yè)態(tài)應有盡有,包含了超市、書店、零售和餐廳。其中店鋪數量占比最大的是餐飲和服飾,分別為22%和27%。
此外,為了方便附近市民和游客,商場還特意建設了多達6層的地下停車庫,可提供700個車位。
上海K11購物中心
變美訣竅:這里是藝術博物館吧?
大家對K11并不陌生。因為K11的出現,開創(chuàng)了藝術與商業(yè)融合的經典樣本。
目前在國內,香港、上海和武漢K11已經開業(yè),沈陽、廣州K11仍在建設中,而今天要帶大家逛的,就是中國內地首個K11購物藝術中心,位于上海。
上海K11坐落于淮海路黃金地帶,商業(yè)面積4萬㎡,卻覆蓋了從地下3層到地上6層,擁有店鋪78間。
在有限的空間里,上海K11卻極大限度融合了藝術、人文、自然三大元素。在項目的每個角落,都設置有藝術品,從而形成K11獨有的藝游線路,讓顧客逛商場的同時,還能時不時發(fā)現驚喜。
另外還開辟專屬區(qū)域,比如在地下3層,3000㎡的ChiK11藝術空間,定期舉辦藝術展覽、工作坊、藝術家沙龍和教育講座,并免費對外開放,在構建公眾與藝術家交流平臺的同時,讓更多人走進了K11。
當然,購物商場自然少不了shopping主題。上海K11的總業(yè)態(tài)配比中,服裝配飾占比約42%、餐飲約36%、美容護理12%、生活配套10%。
其中近20%的零售及餐飲品牌首次進入上海,包括BURBERRY、Chloé、DOLCE&GABBANA、MaxMara、VivienneWestwood等。
4樓和5樓打通,做高樓層餐飲,主要提供給需要景觀好和高檔的商務餐飲。
零售方面,B1、B2 的服飾以年輕為主,日系女裝代表axes femme、 collect point、鎖定年輕女性客群。